兴安灵渠简介和历史文化(灵渠的前世今生 )

时间:2024-12-01 13:32:35

长沙火一火自助旅行团走进兴安城闹市区,得一块宁静之地——灵渠,景区大门建筑的造型和大门广场一隅放置的水车,寓意深刻,那山那水便向我们走来。进了大门,穿过一片林子,便是南渠,过了“美龄桥”,散步于南渠堤上,心旷神怡。灵渠多么好,简直天赐也。往右边是灵渠,往左走是水街,分界处是四贤祠,祠内有碑:“湘漓分派”,则是灵渠之魂。小院子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灵巧精美。椽木承重,岁月消磨,老屋有老屋的故事。

瓦片斑驳,青苔爬满,时光的扉页,记忆着旧时的篇章。“水进千年陈”,大厅中陈放一根灵渠的基木,有人好奇地摸一下,看它是否坚如磐石。水边一株重阳木,它吞进了半块石碑。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走进灵渠,此话不虚。

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为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成为中国的历史奇观。前者为民生而建,灵渠为军队征战而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北方六国后,南征百越,屡遭败绩。其中主要原因有后勤供应不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开凿灵渠,公元前214年建成,先名为秦渠,后名灵渠。灵渠主要由南渠、北渠、大小天平坝及铧嘴、陡门、泄水天平5部分组成。

灵渠的精华工程是“人字形”大坝。坝基全部用长约2米的松木桩打成排椎。因松木可以分泌油脂,在水中浸泡时间越长越牢固。如今仅剩3根,在四贤祠内存放一根供人参观。灵渠精巧,临坝有亭,亭联为李宗仁所书,书法独具一格。此处将灵渠尽收眼底:远处水面广阔,青山幽幽,几乎看不着上面的事物,只望得见远山如黛,波浪似的山脊倒映水中,那绿的山将河水浸染成碧色。有小船划过来,桨声欸乃,只闻其声,不见船影,等划到河心这才发现,一叶小舟轻波而行,与背景里的山峰相映成画,风光旎旎。近处北渠在左(开阔河面),南渠在右(渠道);大小天平不仅是重要的排水系统,可保障灵渠的正常运行;铧嘴三七分水湘漓分派;陡门让水往高处流,船往高处行……太精彩了,简直是一座时空舞台,山水舞动,精彩纷呈,震憾不断,感叹先人智慧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