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铁佛寺,位于河北沧州市偏西南60公里处的东光县城内,素有"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而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寺内释迦牟尼佛体态硕大而闻名,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亲笔题匾为"铁佛寺"。铁佛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铁佛寺以其红色的山门、红色的围墙、红色的圆柱、红色的窗棂显示出独特的风采,蔚为壮观,是镶嵌在观州原野上的一颗红色宝石。重新修复的铁佛寺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艺术造型上都远远胜过了原寺。
铁佛寺包括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山门正中镶嵌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铁佛寺",大雄宝殿是寺内主体建筑,坐落在长34.72米,宽31.96米,高2.1米的台基上。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4米,为单檐歇山式。殿前有抱厦,檐下"大雄宝殿"金字匾额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溥杰所书,自然流畅,潇洒活泼。大殿正中面南端坐释迦牟尼佛,完全由生铁铸成,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坐式铁铸佛像,高8.24米,重48吨,佛像是中空的。两侧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后排依次站立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大殿东西两厢对称的排列着十八罗汉。这此塑像如真人大小,泥塑全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的红色圆柱上,悬挂一对楹联,上联曰"宝树列祗圆护持大千世界",下联曰:"慈航登彼岸普济百万人天"。
传说佛教远在隋唐就传入东光,善男信女颇多。铁佛原在京东香河县金鸡寺,因想往东光这块佛乡宝地,每天僧人撞钟即发出"东光、东光"的声响。金鸡寺和尚意识到铁佛要去东光,于是用铁链锁住铁佛的右臂,但铁佛去意已坚,终于挣断锁链沿运河逆流南下。沿途各县见运河里漂来了大铁佛,有的在河边修起了接佛寺,想拦留铁佛进寺,但铁佛毅然向南,目不斜视,直漂到东光码头停住。这样的庞然大物谁能搬的动?此时,走来一个小和尚,其貌不扬,但食量极大,一口气吃了十多屉包子,俯身把铁佛的背上岸来,放在一口井上。人们在井上建起了铁佛寺。据说这小和尚就是铁佛的化身,铁佛下有一口井,深不可测。
这尽管是民间神话传说,但后来看到香河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本》,其中竟也有铁佛在该县当年的金鸡寺遗下一只胳臂而去的传说。两地相距数百里,传说却如此契合,这让人惊诧不已,两地神话传奇为什么能不谋而合?
当然,铁佛是铁铸的。然而,即是铁铸的,也有一段传奇。传说这尊重达48吨的铁佛浇铸时需数十名工匠,架起多盘化铁炉。但浇铸到平肩就铸不成了。因为等工匠端着铁水走上两丈多高的脚手架,铁水冷却,无法衔铸头部。正在工人们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偶来一位白发老者,口吟:"要想铁佛成,必须脖儿平",唱罢扬长而去。工人们一番琢磨,心领神会,便在铁佛四周垫土筑台及肩,台上安炉,佛头很快衔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