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的皇位是从天而降的。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本来就与皇位无缘。
朱瞻基的长子是朱祁镇,为了让他成为嫡子,朱瞻基废了贤德的胡皇后,封孙小妹为皇后,她的儿子朱祁镇就以嫡长子的身份,更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太子。
朱祁镇,就是明英宗。
宣宗驾崩后,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皇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屡次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听从太监王振的鼓动,亲率大军出征。出征之前,他将年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不料,天灾加人祸,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之后,无耻的瓦剌借朱祁镇的名义多次向明朝索要财物。明朝忍无可忍,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朱见深年幼,为免主少国疑,也为了打击瓦剌勒索的行为,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
但是,朱祁钰的皇帝只做了八年。
在他即位一年后,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瓦剌觉得留着朱祁镇也没有价值了,就将他放回。毕竟由于朱祁镇的错误,令明朝损失惨重。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静思己过”,这一锁就是七年。
没有人能拒绝权力的吸引,朱祁钰也是一样。他为了让自己的子孙能继承皇位,便将朱见深废掉,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是天不遂人愿,朱见济不久就夭折了。
后来,朱祁钰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没有继承人,国家根基不稳,朝臣渐渐对他没了信心。终于一日,一些大臣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史称“夺门之变”。
没多久,朱祁钰离奇去世。
之后,朱祁镇把朱祁钰贬得一无是处,发泄了多年的不满。但事实上,景泰帝朱祁钰与哥哥相比,确实是一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朱祁镇被俘之后,瓦剌大军进攻北京,想要乘胜追击,一举灭掉大明。在生死存亡之际,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际”,扛起了明朝的大旗!
当时,一些以徐有贞为首大臣主张南迁,但朱祁钰坚决反对,他不想步晋、宋的后尘,而是采取了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他筹集粮草,厉兵秣马,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正是朱祁钰的英明举措,鼓舞了士气,全国上下一心。不但士兵们抱着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就连各地的百姓都自动组织起来,抗击瓦剌军的掠夺。最终,威武的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瓦剌后虽数次南下,但均遭失败。万般无奈之下,瓦剌不但无条件地释放了明英宗,还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至此,瓦剌对明朝再够不成威胁。
当时除了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入侵,国家内部还有地方的水患,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他知人善任,不计前嫌,派之前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的徐有贞治理河患,消除水灾,取得了成功。他虽然也任用太监,但这些人却不会像王振那般干政擅权,虽受到重用,也不会揽权。
除此之外,在他为政期间,国家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清时期著名的的“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就因为在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所以才得名“景泰蓝”。
朱祁钰是个明君,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兢兢业业,勤政为民。他唯一的污点,就是贪恋权力,才授人以柄。他在为君的八年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居于南宫的太上皇和他的旧臣;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没有继承人。终于,他心力交瘁,病倒了。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后,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人发生了什么,那人回答说:“是太上皇”。终于,他心中多年来的大石终于放下,松了一口气,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