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古称“尼婆罗”,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邻中国,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的议会共和制国家。首都加德满都,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其中80.6%是印度教徒,10.7%是佛教徒),主要包括卡斯族、尼瓦尔族、夏尔巴族等130多个民族。卡斯族是尼泊尔最主要的民族,占总人口的1/3。尼泊尔有90多种语言,其中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社会多用英语。
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分属丘陵地貌。东、西、北三面是高山;中部是河谷,南部是冲积平原。每年的10-3月是旱季(冬季),降雨少,早晚温差较大。每年的4-9月是雨季(夏季),气温高,雨量丰沛,河流常泛滥成灾。尼泊尔南北地理变化大,气候差异明显。北部为高山气候区,常年高寒,终年积雪;中部为温带气候区,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区,平原地带,常年炎热。
每年5月29日为尼泊尔的共和国日。尼泊尔最常见的礼节是合十礼。在尼泊尔人的观念中,左手是不洁净的,接受物品时要用右手或双手。尼泊尔人在回答问题时,惯于用摇头表示同意。尼泊尔国旗是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的国旗。
从公元前6世纪起,尼泊尔境内相继出现基拉特、李查维、玛拉等王朝。17世纪中叶建立廓尔喀王国。1790年,尼泊尔王国成为中国附属国,尼泊尔每隔五年向中国皇帝进行朝贡,一直持续到1912年。1814年,尼泊尔与英属印度发生战争,尼泊尔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塞格里条约”。1846年,廓尔喀军人江格·巴哈都尔·拉纳发动政变,夺得尼泊尔军政大权,此后拉纳家族依靠英国支持获世袭首相职位。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王国独立。1950年,在尼全国人民支持下,特里布文国王获得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2008年,尼举行议会选举,宣布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尼泊尔属于农业国,80%的国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40%。水稻、玉米和小麦是尼泊尔最主要三大粮食作物。尼泊尔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尽管90年代实行自由开发的市场经济,但因政局多变和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尼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上千年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都到过位于尼伯尔南部的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唐朝时,尼伯尔尺真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伯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来到北京监造白塔寺。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也有着传统友谊。尼泊尔在拉萨设有领事馆,是外国在藏区唯一的外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