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竞发
在法治沃土上
一批检察新苗沐光生长
他们以赤子之心叩开检察之门
在卷宗与案牍间耕耘理想
在这个春意盎然之际
我们对话11位近三年入职的青年干警
倾听他们那些初遇检徽的心跳
深夜阅卷的星光和守护正义的炽热
......
站在这里,回望与检察工作相伴的九百五十六个日夜,那些在案卷堆中俯首的身影、在看守所提审的晨昏、在法庭上铿锵的指控声,都化作滋养职业生命的养分。这三年,从青涩的法学毕业生成长为能够独立办案的检察官助理,我触摸到了检徽的厚度,也读懂了法律文书背后的人间冷暖。
每份文书都承载着对正义的期待
记得我办理的第一个诈骗案时,面对纷繁复杂的资金流水和电子数据,就像面对零散的拼图无从下手。是科长手把手教我构建证据链条的方法,在办理一起钢板诈骗案时,当案件最终成功起诉,几个被害人在法院门口对我说“感谢你们为我们主持公道,追回损失”时,我忽然明白,每份文书承载的不仅是法律程序,更是普通人对正义最朴素的期待。
这三年经办过的100余起案件,教会我用法律人的理性梳理犯罪构成,却始终保留着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在办理每个案件时多问一句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这些细节里也藏着检察工作的生命力。
好的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
刑事检察是刀尖上的舞蹈。要怎样去突破违背人伦的强奸案中零口供的嫌疑人,每一份需要绞尽脑汁、字斟句酌才能写好的起诉书;当和法院争论正当防卫的认定时,我们科室所有人逐帧看监控录像。
这三年我学到了很多,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记得某次庭审中,辩护人突然提交新证据,当时我非常紧张,但凭着庭前的充足准备,最终顺利帮助员额检察官完成指控。这样的时刻,总能想起刚进一部时黄检给我说的那句话:“好的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
做司法匠人,传递司法温度
更让我珍视的,是这个集体传递的法治信仰。忘不了冒雨赶赴现场复核证据的检察官湿透的制服,忘不了同事深夜在办公室校对起诉书的侧影,更忘不了检察官联席会议上的思想碰撞。
当看到员额检察官为量刑建议的公正性反复斟酌,当听到老同志讲述三十年办案经历的得失,我逐渐懂得,胸前的检徽不仅是职业标识,更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永恒承诺。
站在新的起点,我将以三个“更”来要求自己:更主动地学习新型犯罪领域知识,适应数字时代的办案需求;更深入地学习调研写作以及法学知识;更积极地参与法治宣传,用检察故事传递司法温度。
未来的岁月里,我愿继续做司法匠人,在法理情的交融中传递司法温度。因为我知道,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
作者:张勇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