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人们除了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也走进博物馆感知历史脉搏、汲取文化滋养。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全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累计接待群众40.89万人次。逛展览、品文物、读历史,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度假选择。

上午十点刚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已游人如织,大家有序前往参观“走进金沙”、“古希腊:神话·英雄·命运”等主题展览,于太阳神鸟金饰前领略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也沉浸在“古希腊神庙”风格的展厅空间中,聆听爱琴海的众神传说、英雄史诗,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游客 刘毓麟:太阳神鸟,我本来就是奔着它来的,刚去看了实物,确实非常精美,更好地了解到了四川的这些文化,更好地拓宽自己的文化储备、知识储备。

在同样聚焦古蜀世界的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人们“打卡”青铜大立人、金面具、青铜神树等“明星展品”,也在裸眼3D考古方舱、古城多媒体沙盘折幕等展区中,智游神秘古蜀国。

游客 罗健铭:我们是从广西过来旅游的,也非常喜欢这个古蜀文化,这里的(文物)非常神奇。
为优化游客参观体验,清明假期期间,三星堆博物馆继续推行延时开放举措,一并完善讲解服务体系。

三星堆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 刘金凤:我们增加了团队讲解器1000台,并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团队讲解设备的专用频道,同时增加了80名兼职讲解员、10余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导览服务。

服务提质、文物上新,展馆方能常看常新。在南充市博物馆,八雀规矩铜镜、灰陶青龙、乐舞俑等20件馆藏文物首次集中上展,嘉陵长歌续写新篇。

游客 汪俊英:第一次来(南充市)博物馆对我感触还是挺深的,了解到南充这么悠久的文化,不虚此行。

假期“玩转”博物馆,除了“围观”文物,还有升级版社教活动精彩亮相。眉山三苏祠全新推出“我们的节日•清明梨白柳青忆三苏”活动,游客若能成功背诵苏轼《赤壁赋》全文或其它规定诗词,即可获赠礼物,将东坡文化“带回家”。

游客 李雨泽:能够激发我们当代人重新思考一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传承。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推出“解锁古建奥秘”研学项目,40多组亲子家庭参观西秦会馆,了解飞檐斗拱、亭台楼阁等建筑文化;在绵阳市博物馆,“万物清明风俗共赏”活动开展,游客参与古风文创产品制作,了解清明传统习俗;在广元翠云廊古柏博物馆,观众加入“识读古柏”互动体验,认识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时代意义。

游客 蔡宏达:这儿的古柏树龄之长、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丰富深深地震撼了我,要把我们历史文化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保护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