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推动让文物“活”起来,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文化创意等活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借用、交换、在线展览等方式,提高馆藏文物利用效率。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与鼎丰真社区博物馆通过举办多元活动,为文物场所注入新活力,成功让不可移动文物“活”了起来,成为落实文物保护法的生动范例。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
传承千年文脉,焕发时代活力
1987年,长春文庙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长春市人民政府斥资对长春文庙进行修缮,让这座古老建筑重焕生机。
自2002年修缮以来,长春文庙积极投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除每年定期举办成人礼、启蒙礼等传统礼仪活动外,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腊八等传统节日期间,文庙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在2024年6月,长春市文庙博物馆正式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曾经,这里是祭祀孔子、开展儒学教育的场所;如今,它被赋予与时代相契合的文化内涵,成为滋养市民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物保护的目的之一便是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围绕讲座、研学、公益活动等让市民游客在文物场所当中,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精髓。”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帅权表示,“未来,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将继续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开展多元的活动,让文物‘活’起来,为市民游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鼎丰真社区博物馆:
留住城市味道,传承非遗技艺
如何将不可移动文物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鼎丰真社区博物馆或许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位于东四马路上的鼎丰真旧址于2024年2月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留住历史记忆,鼎丰真公司将老厂二层改造成了鼎丰真社区博物馆,并于2023年8月23日正式开馆。之后,鼎丰真社区博物馆便以独特的视角讲述百年城市记忆。
近年来,鼎丰真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为主题,在鼎丰真社区博物馆开展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据了解,在今年2月末,鼎丰真社区博物馆还举办了“历史建筑可阅读”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公众对历史建筑和非遗文化的认知。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市民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探寻这座建筑背后的故事,进而了解长春的历史变迁。
“鼎丰真老楼承载着企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鼎丰真品牌的精神象征。同时也见证着长春这座城市百余年的风云变化。”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放介绍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我们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仅有的两次修缮中,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仅对破损严重的门窗进行了更换。”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和鼎丰真社区博物馆的实践,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让市民在文化体验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尹霁虹 文/图
编辑:孙懿辞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