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见青春校园 史学青年奏响传承强音——山东师范大学举办文化节

时间:2025-04-20 16:38:00

大众网记者 窦永瀚 通讯员 董欣 于一凡 济南报道

为献礼山东师范大学七十五周年华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19日,由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主办,长清团区委、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师韵传承,非遗新风”非遗文化节在长清湖校区天颐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文化节”创设沉浸式体验集市,邀请十余项非遗技艺走进校园,与千余名师生共赴这场非遗与青春的对话。

技艺纷呈展匠心 校地携手育传承

活动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发起,在长清团区委、长清区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请济南市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其中包括仅产于长清区、屡获国家级文化艺术大奖的木鱼石工艺品,蛋雕与刻瓷传承人,修复文物与瓷器的锔瓷匠人“小马哥”,另外还有百年老字号吉庆源糕点、葫芦雕刻、木版年画、剪纸制作、中医推拿、泥塑制作、猜灯谜、绘纸鸢、百福图等摊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现场摊位精彩纷呈,把新闻里和图片中的非遗技艺带到了学生们身边。长清团区委书记李艳艳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非遗的生命力,更体现了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希望校地持续深化合作,让非遗技艺在青年手中焕发时代光彩。

非遗技艺焕新彩 青春创意映初心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木板年画摊位前,棕刷轻拓间“一印一乾坤”的匠心跃然纸上;红纸银剪翻飞,连枝牡丹绽放“师大之春”的蓬勃气象。千盏灯笼悬谜题,历史典故与庆生元素巧妙相融。蛋壳雕刻薄如蝉翼,刻刀轻琢中传统技艺碰撞青春巧思。学生们在各个摊位前排起了长龙,跃跃欲试。此刻非遗技艺化身新潮手作焕发勃勃生机。活动累计吸引师生两千余人次踊跃参与,单日互动作品逾千件。

活动期间,汉服社与舞蹈队联袂献上汉服走秀等表演节目。马面裙衣袂翩跹,模特举手投足尽显千年风雅;滚灯舞步伐灵动,传统舞蹈与现代编创相映生辉。展演队伍穿梭于非遗摊位间,形成“移步换景”的文化长廊,引得师生频频驻足拍摄。

史学青年担使命 文化薪火永相传

“以非遗技艺为母校庆生,我们触摸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明传承的使命感。”参与木版年画创作的学生感慨道。当朱红墨彩拓印在宣纸上,一幅由学生亲手制作的木版年画成为母校生日别致的礼物。这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展示,更是一场青年与千年文明的对话。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董欣表示,学院将持续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素养守护文化根脉。“非遗进校园”不是简单体验,而是引导学生用史学视角解读技艺背后的社会、民俗等文化语境。青年是非遗创新的生力军,此次活动为“校地协同育人”提供了范例,期待更多青年以创新之力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当非遗技艺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在青年手中绽放新生,这场传统与青春的双向奔赴,不仅为山师大七五华诞注入文化厚度,更彰显了大学校园“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育人理念。从“知道”到“懂得”,从“旁观”到“担当”,非遗正成为青年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正如活跃在集市现场的青年学子们立下的誓言——“让非遗活在当下”,新时代史学青年正以躬身实践,让千年文明在时代脉搏中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