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为养老服务人才“定级” 助推养老服务升级

时间:2025-04-21 00:25:00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撑,是决定“老有所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晚年生活的幸福成色。近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到“十五五”末实现80%以上的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并显著提升其他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这一专项工作首个国家级政策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对养老服务人才职业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从“量”向“质”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为养老服务人才“定级”有助于扩大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随着“60后”群体步入退休阶段,老龄化正以每年超千万人的规模加速演进,社会对于具有专业能力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是,长期以来,养老服务行业面临人才短缺、职业认同低、待遇保障不足等困境。2023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为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设置初级、中级、副高级三个层次,有效打通了养老护理员的晋升渠道,推动破解养老服务行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

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本质上是对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的有力推动。此次《实施意见》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为抓手,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从传统的五级拓展至八级,在补设“学徒工”的同时,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高级岗位,并允许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的优化调整不仅为养老服务从业者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也有助于激发他们持续对标学习、不断提升能力,更为养老服务业吸引医学、药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强化教材开发、题库建设和机构监管,并鼓励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机构评级挂钩,通过“以评促建”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链条升级。

当然,政策真正取得成效还需要破解一些现实阻碍和挑战。一方面,必须严格把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避免“重证书、轻能力”的形式主义,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为养老服务行业选拔出真正具备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提升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政府、社会和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形成合力,不断加强引导宣传,营造尊重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为养老服务人才“定级”,既是技术命题,更是民生考卷。养老服务从业者不仅要“会干活”更要“干得好”。对养老服务人才技能的精准“量化”,将有助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守护最美“夕阳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王新(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