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仔饭,高明人为北帝公准备的“生日礼物”

时间:2025-03-31 23:44:00

3月31日是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在禅城的祖庙,这一天会有北帝巡游活动,其实,高明以前也有,不过后来式微了,但是北帝诞在高明留下的一道美食黄栀仔饭,一直流传至今。

农历三月三,季春时分,鹿洞山环绕在迷雾之中,空中弥漫着水汽,鹿洞山的坪山水村,北帝庙前通明的烟火,接二连三的炮仗声,昭示着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劏猪杀鹅,张罗宴席,这是一年中明城坪山水村最热闹的日子。坪山水村离老县里明城只有两公里,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公的生日,自然就成了明城坪山水村的社日,这一天都热闹非凡。村民说,旧北帝庙好大,上世纪六十年代旧庙倒塌后重修,只剩主庙“玉虚宫”,在1949年前,每逢北帝诞举办的系列活动一样似佛山祖庙那样,抬着神像巡游,还有抢炮活动。

坪山水村民李叔家今天劏了两只土猪,他说,今晚要摆28围酒,年年都是这样的,也是对一年中亲朋好友的答谢宴。

饮水思源,北帝庙前的水井是开村井,通了自来水后,水井平时好少用了,但是北帝诞这天必须用到老井的井水。用开村井水煲黄栀仔饭才最香。

黄栀仔在以前不用买,在山上随手可得,据说黄栀仔在以前,还会用来做浸布,北帝诞的黄栀仔,隔天浸水浸出汁液,白糯米洗净,加进黄栀仔浸出的金黄汁液,就可以做饭,糯米经常做,但是黄栀仔饭一年就做一次,糯米落镬,就要炒配料:

萝卜干又称切菜,够脆口,猪肉粒,腊味粒、腊肠粒、香菇粒、适时应令的荞菜,都要分别切碎炒到半熟时香味,煎蛋饼,切蛋丝,再配以烧肉粒,炒花生才淋漓尽致。

煲熟的糯米饭呈金黄色,带着独特的药香,放凉令米饭干身后,就落大镬炒,这是最考体力和功夫的环节。要两代人言传身教,夫妻通力合作。

接近中午时分,村民李建飞夫妻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炒黄栀仔饭。李妈妈说,煲熟的黄栀仔饭还要有炒的环节,大火炒,配以各式的配菜,腊肉。金黄的黄栀仔饭有王气,北帝诞这天食了它个个身体健康。自己做了几十年了,是时候让年轻一辈接班了。

糯米先蒸熟再与炒好的配菜混合翻炒,把糯米炒爽先然后放进萝卜干、猪肉粒、腊味粒、腊肠粒、香菇粒、切碎炒香的荞菜、蛋丝、切蛋丝、烧肉粒、炒花生,炒熟后,第一碗要先用来做北帝公的生日礼物,剩下的亲戚朋友分享。

, 北帝诞用黄栀仔饭做“生日礼物”,这是习俗,家家都这样,据说吃了黄栀仔饭,农作下田饮了山坑水,都不怕蚂蟥,不会肚子痛。黄栀仔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记载,黄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现在黄栀仔饭已经成为高明的一道传统美食,好多地方都能吃到。

聚亲情,联友谊,三月三,明城坪山水村北帝诞,午餐食高明濑粉,角仔和黄栀仔饭,晚餐是正餐,大碗酒,大块肉,正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 任家文

视频/高明融媒记者 李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