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的“赶路人”
人民法院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钟丽君 钟怡
白手起家创建中国餐饮十强企业,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她不忘反哺社会,一头扎进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奉献光和热。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

严琦(左三)与陶然居集团一线员工讨论工作进展。资料图片
从五张餐桌到“餐饮王国”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店虽小却车马盈门,天南地北的食客在此汇聚。
从门庭冷落到食客如云,这家店的转变,只因一道名为“辣子田螺”的川菜。
1995年,在银行做了十年会计的严琦辞去收入稳定的工作,风风火火地摆出5张餐桌,为自己的小店取了一个颇有田园雅韵的名字——“陶然居”,然后带着1名厨师、1名服务员开始了在餐饮界的奋斗生涯。
但很快,问题便出现了。尽管严琦他们精选食材、周到服务,这家平平无奇的小店还是埋没在一众川菜馆中,根本赚不到钱。经过不断观察、总结、反思,严琦意识到:只有餐馆有特色,才能吸引顾客。
为此,严琦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一个点子,用当时几乎被人遗忘的一种食材:田螺,做特色菜。她与厨师多次试验,推出了陶然居的第一道招牌菜——“辣子田螺”。
奇迹出现了,陶然居的“辣子田螺”迅速掀起了一股美食热浪。1996年年底,仅凭“辣子田螺”一道菜,陶然居一天就收入5000多元。到1997年1月,严琦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中国餐饮行业高手如云,靠‘一招鲜’是远远不够的。”严琦趁热打铁成立了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颇具特色的“玉米油茶”“陶然童子鸡”“鳝鱼粉丝煲”等40多道让广大食客爱不释手的名菜、名点,又创新性地将山水田园、土家风情融合进餐饮文化,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广东深圳等城市创设近百家连锁门店和93家子公司,让重庆美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
严琦缔造的“餐饮王国”日渐繁盛。就在众人以为她将在传统餐饮这条道路上长久探索时,她却创建了陶然居数字科技5G快餐食品工厂,走上了智能餐饮软硬件研发、智能售卖设备制造、智能设备维保、高质量餐饮运营的产业链闭环“新赛道”。
靠5张餐桌起家的陶然居如今已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集智慧农业、餐饮酒店、中央厨房、冷链物流、连锁经营、智能餐吧、人才培养、乡村旅游、情景文旅、商业地产、智能餐饮设备研发制造、金融投资于一体,具有全产业链支撑能力,年营收超过30亿元的综合性大型科技平台公司。
从经商致富到振兴乡村
彩灯高挂,锣鼓喧天。
2024年2月,作为全国南北小年“村晚”接力直播大联欢的九个分会场之一,重庆市村晚大联欢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年春晚在桥头镇瓦屋村成功举行。游客与村民欢聚一堂,听土家族山歌、跳土家族篝火摆手舞、品高山莼菜,热热闹闹迎新春。
“春节期间,我们这儿100多家餐饮民宿企业生意火爆,接待游客1万人,旅游收入有100万元。”一名村干部兴奋地说。
从落后贫穷的小山村到“村晚”分会场,瓦屋村之变是严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缩影。
2021年,时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桥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江波向严琦发出了邀请,希望她抽空到桥头镇去看看是否有适合陶然居发展的项目。
桥头镇是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彼时的桥头镇虽然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处山区,一半人口外流,留守老幼居多,田地撂荒,老屋闲置,缺乏配套设施和产业。在商言商,投资桥头镇并不是明智之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自然也要迎难而上为人民解难。而且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陶然居的成功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肩负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严琦满腔热血。
话虽如此,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新课题,严琦也感到迷茫。“不知道答案就去当地寻找答案,实在不行就建一所学校、捐点钱,也算是为桥头镇做点实事。”抱着这样的想法,2022年,严琦第一次走进了桥头镇。
这一去,严琦就被当地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淳朴的民风以及务实的政府官员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便一心扑在了桥头镇乡村振兴事业上,一年的时间里就踏遍了桥头镇7个村66平方公里的土地。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严琦的大力推进下,陶然居风情土家小寨37天建成、陶然半山民宿40天建成、数字乡村太空舱智慧酒店50天建成,万缸豆瓣非遗基地、300亩莼菜基地、3500亩辣椒基地“破土而出”,桥头镇及周边的土特产通过陶然居数字科技5G快餐食品工厂走向了千家万户……
从“输血”帮扶到教人“造血”
严琦充分发挥陶然居的龙头企业作用,把企业、品牌、资源、渠道、技术引入桥头镇。在她的带领和帮助下,桥头镇这颗养在深山无人识的“明珠”摆脱了招商困难的窘境,62家企业慕名而来,投资总额超过6亿元。如今,桥头镇已成为企业投资的新热土、乡村旅游的新地标。截至2024年年底,陶然居联合其他企业为桥头镇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共计400余万元,带动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
而这,在严琦看来还远远不够。乡村振兴的根本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企业家带来了产业,还要让村民拥有创业、守业的能力,要带动更多群众从“靠天吃饭”到“靠技生金”。
随着企业在当地兴起,大量的工作机会出现,外出务工村民纷纷返乡。陶然居还带动重庆餐饮商会会员企业出钱出力,帮助有创业优势的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民宿等业态,还联合重庆市梁平区职业教育中心、桥头镇政府开办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学员们“闲时上课、忙时上班”,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如今,桥头镇新增本土市场经营主体56家,就地就近务工人员达1300人。
村民腰包渐鼓,严琦奋进不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严琦对此深有体会,“正是全国法院始终坚持对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依法平等保护,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助力资源高效配置,才为我们筑牢了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的根基。”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管理的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五年结案8701件,盘活资产1217.31亿元,办理的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有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朱沱人民法庭干警将‘车载便民法庭’开进乡村,巡回审理直播售卖农产品引发的纠纷,把紧跟时代且实用有效的法律知识带到乡亲们身边……重庆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措既顾大局又暖人心。”严琦为重庆法院优秀法治举措点赞的同时,还希望重庆法院能不断完善更新强基导向“六项工作”,以更高品质司法、更贴近群众的服务,进一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她,也将发挥作为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的优势,继续为乡村振兴添彩助力。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