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教育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下,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小学部 “海德 DNA 三・3 行动” 教学生态 ——“我与 AI” TCL 跨学科融合精品展示课活动近日强势刷屏!直播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关注,累计阅读量突破万次,网友直呼 “刷新对课堂的认知”。这场融合 AI 技术与多学科的教学盛宴,不仅为传统教育注入全新活力,更开辟出教育创新的崭新路径。
“海德 DNA 三・3 行动” 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驱动力,秉持创新与实践并行的理念,致力于重塑教学生态,为学生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筑牢根基。此次活动更吸引市人大代表曾俊英,区人大代表孟小周、张海东亲临现场,与师生共同见证 AI 赋能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
3月26日,四年级姜硕老师的语文课《囊萤夜读》运用 AI 融合音乐与信息技术,为古老文言文披上现代外衣。课堂以古今交错的 AI 视频开场,视频中古代的书斋场景与现代的校园场景相互切换,瞬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出穿越千年的对话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 AI 工具进行断句、理解句意,AI 就像一个智能小老师,不仅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还能详细解释其中的语法和字词含义。课程尾声,学生们借助 AI 工具选取关键词,创作出车胤苦读的场景。音乐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提升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领略古典文化新魅力。
3月18日,小学部英语老师黄佳仪携手体育老师刘广强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精品课。课堂上,体育老师Mr Liu的登场瞬间点燃学生热情,学生们通过与他的互动,加深了对“Does he lik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等重点句型的理解与运用,真切感受到英语在实际交流中的实用性,自信心大增。
同样在3月19日,二年级孙如如老师的数学课《重复的奥妙》打破数学的枯燥刻板印象。这堂课巧妙融合美术、音乐,在 AI 辅助下,引导低年级学生发现生活中重复之美。在美术环节,AI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有重复图案的艺术作品,学生们通过观察这些作品,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重复图案,锻炼了观察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方面,AI 播放不同节奏的重复韵律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感受韵律的重复。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数学中重复规律的概念,并用艺术形式诠释数学规律,开启数学思维与艺术感知的融合之旅。
3月26日,罗向平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初级自动避障机器人》立足科学原理,借助信息技术,聚焦机器人设计与实践。在课堂上,AI充当了智能导师的角色。一方面,它通过 3D 动画演示,向学生详细讲解机器人自动避障的原理,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AI可以实时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学生们在AI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从机器人的硬件搭建到软件编程,一步步探索机器人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触摸到了科技前沿。
此次系列展示课以 AI 技术为翼,实现多学科创新融合,不仅获师生好评,更通过直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 AI 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海德学校探索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正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新范式,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